甚麼最容易致癌?世界衛生組織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指出第一類致癌物質是酒精!其他最高風險類別包括煙草和石棉。醫學研究證實,酒精可增加以下癌症的風險,包括胃癌、乳癌、肝癌、口腔癌、咽喉癌、食道癌。除此以外,更會增加其他疾病的風險,如肝病、胰臟炎、腦損傷、嚴重的記憶喪失、高血壓、心臟病、中風等。酗酒也會增加家庭暴力的機率,不少衝突及魯莽駕駛也是因為酒精引致。儀容方面,酒精亦會引致肥胖及皮膚變差等。
飲啤酒真的會導致啤酒肚嗎?
有研究指出,當人喝啤酒等酒類飲料時,攝取酒精同時攝取大量卡路里,令喝酒人士更容易堆積腹部脂肪。研究發現,每天喝超過3杯酒的男性比不喝酒男性,腹部會有更多脂肪。整體而言,喝越多酒精飲品會增加體重。而當我們體內的脂肪變多,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更高。
飲酒飲多少才算過量?
飲少少無傷大雅吧!到底飲多少酒精飲品才算不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的定義,一單位的酒精大約 10~12 公克的純酒精量,即相當於一罐 350 毫升(ml)的啤酒。建議女性每天飲酒不超過三杯,男性每天不應超過四杯。
1標準酒精單位

低風險飲酒限制

酒精上癮有什麼症狀?
超過以上標準便有機會是酒精上癮!酒精上癮也會受基因影響,不妨聯絡CircleDNA進行基因測試,看你是否天生傾向會患有酒精上癮。除了基因測試,還可以留意自己有否以下症狀。
心癮
- 不能喝酒會忐忑不安
- 經常想買酒和飲酒
身癮
- 失眠
- 手震
- 冒汗
- 產生幻覺
- 焦慮
- 不能集中精神
- 心跳加速

飲酒或酒後失控
- 越飲越多:需要增加飲酒份量,才能得到酒精最初帶來的感覺;不少人因此「追酒飲」,而過量喝酒至失去意識
- 因飲酒或酒後不適而無法正常工作、繼續學業或履行家庭責任
- 飲酒或酒後鬧事:與人發生衝突或作出違法行為等
- 嘗試停止或減少飲酒但不成功
- 引致身體、家庭、工作、精神狀況等
戒酒6招你要知
- 尋找代替方案:改喝氣泡水、碳酸飲料或無酒精啤酒,代替酒精飲品,利用相對健康的替代飲料獲得滿足感。
- 減少到訪任何有酒的場所:很多時我們是因為現場氣氛而喝酒,盡量避免去此類場合能減少誘惑
- 改變習慣:制定新習慣和建立新興趣,例如去酒吧改為玩飛鏢或打桌球
- 多與不喝酒的朋友、家人、另一半聯繫:不喝酒的人會給予你支持,你亦可以找到情感寄託,填滿時間表
- 運動、冥想和瑜伽:尋找其他方法讓自己舒緩壓力、分心、消耗精力
- 參與同路人分享會:互相鼓勵並達成目標
戒斷症狀及戒酒好處
停酒12小時至7天有機會出現心跳加快、出冷汗、手震、坐立不安、失眠、嘔吐、腸胃不適、頭痛、食慾不振等交感神經系統亢奮、心律不整、聽幻覺、情緒暴躁等症狀。如戒斷症狀嚴重,可尋求專業人士幫助。醫生會按患者情況,安排服用安眠藥、鎮靜劑、抗焦慮藥、維他命B補充劑等藥物減緩減酒精戒斷症。
戒酒後一個與則能感到明顯分別,包括以下:

- 皮膚變好:酒精有利尿作用,導致水分更多地流失,從而使皮膚乾燥、脫水及產生皺紋。戒酒後一個月皮膚會重獲水嫩。
- 加強免疫系統:喝酒會削弱免疫系統,降低防禦屏障。喝酒者會較易生病。
- 身體恢復迅速:做運動能感到恢復力較好
- 體重下降:減少攝取酒精帶來的卡路里,提升燃燒脂肪能力,更有效調節食慾
- 改善睡眠:酒精會削弱神經系統,戒酒後精力會變好
- 提高注意力,集中精神:酒精改變腸道中微生物的組成,影響負責穩定情緒的血清素
- 改善生育能力:酒精被認為是一種雌激素物質,過量飲酒會將男性性激素睾丸激素轉化為雌激素,導致男性和女性體內脂肪迅速蓄積和荷爾蒙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