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大家都在做DNA測試?基因測試能提供甚麼資訊?【內含價錢】

根據2019年MIT Technology Review的研究顯示,全球超過2,600萬人曾購買基因檢測商品。原來透過基因測試,你能了解哪款膳食較為適合你,有哪種疾病需要特別注意,及如何提升睡眠質素等。

到底基因測試的原理是甚麼?基因測試準確嗎?大家對基因測試也有很多疑問,我們現在為你逐一拆解!

基因測試的原理是甚麼?

DNA決定了人類或其他物種的特徵,它呈雙螺旋結構,由四種核苷酸(以A、T、G、C代表)組成。

  • A: 腺嘌呤(Adenine)
  • C: 胞嘧啶(Cytosine)
  • T: 胸腺嘧啶(Thymine)
  • G: 鳥嘌呤(Guanine)

DNA序列就是組成某一DNA分子的核苷酸的排列次序,亦等於我們的基因密碼。它們會向細胞發出製造蛋白質的指令。DNA測試會使用測序方法(sequencing),測定DNA 分子中核苷酸的種類及其排列次序,或者測定蛋白質分子中氨基酸的種類及其排列次序。當DNA測試公司得到關於你的「DNA藍圖」,便能將其與現有的基因資訊作出比較。

基因測試能為我們提供海量的資訊。你可選擇特定服務,從而獲得不同資訊。若希望建立家庭,可選擇生育計劃基因測試,以便檢測您和您的伴侶是否攜帶可能會傳給您的孩子的遺傳性疾病變體。其他報告可以讓你知道疾病遺傳風險或其他健康問題。

為何大家都在做DNA測試?基因測試能提供甚麼資訊?

DNA測試能讓你更深層次了解自己,讓你能採取適當措施預防疾病。完成DNA測試後,基因測試公司會提供一些有關提升健康的建議,包括需要進行其他檢驗報告或避免進食哪些食物,讓你更了解你的疾病風險。全面基因測試能提供以下資訊:

以下是有關DNA測試的迷思與真相:

基因測試迷思與真相

為何選擇CircleDNA?

每個基因就像一本書,CircleDNA使用WES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讓你得到整本書的故事內容,較傳統的「芯片檢測」技術提供的幾頁資訊較為全面。CircleDNA會在受國際認證的實驗室內利用全外顯子組測試技術(WES)處理所有樣本,並使用由美國Illumina公司生產的NovaSeqTM 6000全球領先DNA測序系統。CircleDNA的全外顯子組測序技術對所有蛋白質編碼基因進行全面掃描,分析所有有助於理解你健康的變異。 為你提供更全面、更準確的結果。

  • 分析準確度高達99.9%
  • 達到國際實驗室最高質量標準
  • 獲得國際認證
  • 已處理的基因樣本超過三十萬

CircleDNA基因測試共有四款測試,價錢由HK$1,490至HK$4,990。

CircleDNA價錢比較

產品 報告數量 價錢
健營活力測試 125份報告 HK$1,490
健康風險測試 115份報告 HK$3,990
生育計劃基因測試 160+份報告 HK$3,990
全面基因測試 500+份報告 HK$4,990

Related Posts

【糖尿病飲食】糖尿病成因、症狀、控制血糖4大黃金法則

糖尿病是港人常見的慢性疾病次一。據香港糖尿聯會所指,全港約有七十多萬人患糖尿病,十個當中就有一人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人吃啖飯也要三思,很多食物也碰不得。究竟糖尿病的飲食有甚麼需要注意? 莫非只能吃病人餐?本文將與你一起拆解糖尿病的成因、症狀、飲食法則。 糖尿病成因 糖尿病是一種屬於內分泌失調的代謝疾病,其主要成因是身體胰島素分泌不足 ,或體內對胰島素產生抗拒 ,或兩種現象同時出現而導致血糖過高、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質的代謝紊亂。 目前醫學界仍未完全理解糖尿病的成因,但以下因素卻會增加患上糖尿病的風險: 過重或肥胖 缺乏運動 某些藥物或疾病,令胰臟受損,影響胰臟分泌胰島素的功能 年齡增長 – 患者大多在45歲後出現糖尿病 家族遺傳 – 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不能吃哪些食物? 要知道糖尿病有什麼能吃或不能吃,我們要先認識升糖指數 (GI)與糖尿病的關係。GI 是量度各種碳水化合物進食後對血糖影響程度的數值,從而表示食物對血糖的影響。高GI的食物較容易消化,進食後則瞬速分解成葡萄糖,令血糖急速上升。低GI的食物轉化較慢,血糖升幅相對亦較少。 糖尿病人因體內胰島素不足,或胰島素敏感度低,進食高GI的食物會加重平衝血糖的胰臟負擔,有機會使病情惡化。而白飯正是屬於高GI食物,所以建議少吃。但白飯也具有營養價值,也不能完全不吃! 糖尿病人該如何吃飯? 只要掌握到進食白飯的方法及速度,白飯絕不應是永遠的敵人。於白飯加入糙米﹑胚芽米(低GI食物) 以作平衝。不適應的糙米的話,可先由比例白飯:糙米=3:1開始,逐漸增加糙米的比例。另外,減慢吃飯速度,有助防止血糖升高太快,增加咀嚼次數亦可有較大飽腹感。 糖尿病症狀 糖尿病患者可能會有以下症狀: 小便頻密,晚上如廁特別多…

Bruce Willis患失語症結束演藝生涯 一文看清失語症成因及症狀

著名演員布斯韋利士 (Bruce Willis)因確診患上失語症,認知能力受影響,由家人代為宣布退出影壇。Bruce Willis 曾演出一系列經典動作電影,包括《虎膽龍威》、《罪惡城》及《轟天猛將》等等,其《鬼眼》中的角色更為人熟悉。其演藝生涯長達42年,突然息影令一眾影迷感到惋惜,同時引起大家對失語症的關注。

【睡眠窒息症】頸肥短、吊鐘過長也較易患有睡眠窒息症!即看你是否高危者

晚晚沒覺好訓,全因身邊鼻鼾聲不斷?鼻鼾的產生是由於上呼吸道的軟組織過分放鬆,使呼吸道收窄,並產生震動。如果呼吸道被完全阻塞時,便會形成窒息,所以睡眠窒息症患者會有嚴重鼻鼾。睡覺時會打鼾的人有50%會患有睡眠窒息症。 若睡眠時呼吸停止持續十秒、每小時窒息10次以上,便可定義為睡眠窒息症。香港有10萬人為睡眠窒息症患者,更有4%的男性及2%的女性罹患此症。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睡眠窒息症? 對著鏡子張開口伸出舌頭,看看吊鐘是否被舌頭蓋著。如果舌頭完全蓋過吊鐘,那代表你很有可能患有睡眠窒息症。你亦可聯絡CircleDNA進行基因測試,了解自己是否睡眠窒息症的風險者。 怎樣才算是嚴重睡眠窒息症? 睡眠窒息症分為三級,包括輕度(每小時窒息5至15次)、中度(每小時窒息16至30次)和嚴重(每小時窒息超過30次)。 睡眠窒息症高危者 肥胖人士容易有鼻鼾是眾所周知,但原來瘦弱也同樣能患上睡眠窒息症。除了體型、年齡、病歷和健康狀況外,鼻子和喉嚨的結構也會導致鼻鼾。 男性:男性發病的機會約為女性的2至8倍 肥胖:約70%癡肥人仕會患有睡眠窒息症,症狀的嚴重程度肥伴程度而增加 頸肥、頸短、下巴短小、吊鐘過長、氣管較窄或舌頭肥大 扁桃腺過大 鼻骨移位,鼻息肉患者,鼻中隔彎曲年紀大 患有心臟病或中風 年長:70歲以上的老人,則每十個便有一個患者 早產嬰兒 睡眠窒息症併發症 睡眠窒息症除了影響枕邊人,還會影響自身健康。很多人認為睡眠窒息症很普遍,所以不加理會。但若不治療,很有機會會引發以下併發症。 高血壓 心臟病 肺功能受損,肺高血壓 紅血球增多症 中風 不舉 猝死 治療睡眠窒息症 治療的最簡單方法是盡量避免高危因子,包括減肥、戒煙酒、做運動改善健康等。嚴重者則可考慮醫生建議,使用牙托、連續正氣壓睡眠機或進行手術。…

【女性常見健康問題】解決M到頭暈、膠原流失的所需營養素

趁著3月8日婦女節,不妨關注自己和身邊女性的健康。「女人唔補好易老」這句不是毫無根據,補養不一定是要靠補品,補充營養素才是養生之道。女性經常說要補鈣,除了鈣以外,還要注意什麼?原來不同年紀所需的營養素各有不同。其中鐵質、維他命B12、鈣、維他命C是女性不可或缺的健康元素,有助解決常有問題。有些人先天會更缺乏某些營養素,若想知道自己是否屬於以上一群,可進行CircleDNA基因測試了解更多。 【20-40歲女性】M到出血過多導致頭痛頭暈? 許多女性經血量過多有機會是因為血紅素過低,可透過補充葉酸和鐵、B6、B12製造更多紅血球。 葉酸 功用:有助紅血球製造、協助造血、神經系統發展;孕婦尤其要注意,因葉酸對胎兒的神經細胞成長、腦正常發育極為重要。 食物來源:深綠色蔬菜(菠菜、紅莧菜、韭菜)、豆類、種子類(南瓜子、葵花子)、內臟類(豬肝、雞肝)等。 鐵質 功用:紅血球內血紅素的主要元素,有助造血、代謝及免疫。 食物來源:內臟類(如豬肝、雞肝)、海鮮類(蜆、蠔)、肉類或植物性食材(紫菜、黑糖、芝麻、燕麥、黃豆)等。 維他命B6 功用:維生素B6能紓緩經前症候群和更年期症狀,且能預防貧血。 食物來源:全穀類、豆類等 維他命B12 功用:有助製造更多紅血球,紅血球能將氧氣帶到身體周圍,有助增強能量 食物來源:蛋黃、魚類、內臟類、貝殼類海產等。 另外亦要補鈣,維持骨骼及神經系統健康,預防骨質疏鬆。 鈣質 功用:骨骼及牙齒的重要成分,有助維持心血管及神經系統正常運作。 食物來源:乳酪、牛奶、芝士等乳製品、綠色蔬菜、豆類或海鮮類的小魚乾、蝦米 維他命D3 功用:補鈣要同時補充維生素D3,因為維生素D3能調節體內鈣的代謝,有助腸道吸收食物中的鈣,也可增加骨質密度、增強骨骼硬度,藉此預防骨質疏鬆症。 攝取來源:日曬、牛奶、三文魚等 【40-60歲女性】膠原蛋白流失怎麼辦?如何減緩皮膚衰老? 當女性開始踏入更年期,膠原蛋白會漸漸流失。若想減慢其過程及維持皮膚健康,可補充維生素C和水溶性膳食纖維。此外,骨骼和肌肉也開始慢慢流失,建議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更年期也會讓心血管風險增加,可補充Omega3保護心血管健康。 維他命C 功用:抗氧化劑可降低膽固醇、維護牙齦健康、有助膠原蛋白合成,能延緩及預防老化。 攝取來源:木瓜、奇異果、橙、蔬菜等…

【心臟病】日坐6至8小時早逝風險增13% 4大關鍵預防心臟病

心臟病為本港第三位致命疾病,本港現時有逾30萬名心臟病患者,僅僅2021年便有逾6,600名港人死於心臟病。香港心臟專科學院調查結果發現,近9成受訪者最少患三高的其中一高,即高血糖、高膽固醇或高血壓。三高是引發心臟病的高危因素,所以三高患者要特別留神! 心臟病和冠心病有何分別? 冠心病是最普遍的心臟病,因心臟病發而暴斃的人大多屬於冠心病患者。心臟病種類有很多,包括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心瓣性心臟病、原發心肌病及冠心病等。冠心病主要是供應心臟血流的冠狀動脈,因為脂肪逐漸堆積而導致血管變窄或完全阻塞。 做運動會誘發心臟病? 坊間謠傳說運動會誘發心臟病,但相反做運動的好處遠遠大於壞處,運動可降近7成心血管疾病致命風險。 男性較易患上心臟病? 男性因心臟病致死的風險比女性高1.6倍。主要是因為女性荷爾蒙具有保護心臟的功效,所以20至49歲女性患心臟病的機會普遍較低。但女性在更年期後,女性荷爾蒙分泌減少,女性患病的風險便與男性相若。 誰是心臟病高危者? 研究顯示,每天坐 6 到 8 小時的人早逝和心髒病的風險增加 12-13% ,因為血管較易堵塞。長期容易疲累、有家族病史、抽煙、喝酒也是高危人士。心血管病發作高危時間是早上 5 點-9 點,因清晨氣溫低,身體起床立刻接觸到冷空氣,導致血管壓力增加,容易造成中風及猝死。 心臟病高危因素 1. 家族病史: 家中的直系親屬,曾有猝死或心腦血管病史。 2. 腦血管疾病患者: 冠心病、心臟瓣膜病、心律不整及腦血管疾病患皆為高危險族群。 3. 具有數項高風險因素:…

【中風】7大中風先兆你要知!黃金3小時急救指南

中風是本港第四大「致命疾病殺手」,僅次於癌症、肺炎及心臟病。在2021年,腦中風在香港便奪去3,126人的生命,更可導致患者出現癱瘓、失去知覺、語言障礙、記憶力與思考能力受損,造成永久殘障或失去自理能力。 中風是當腦部血管受到阻塞或爆裂,令養分和氧氣到達不到腦部,導致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產生各種神經症狀。大家覺得中風是突發性疾病,但原來中風也有跡可尋!如想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便要了解中風先兆及急救方法。 7大中風先兆你要知!切勿輕視頭痛 雖然很多患者在中風前都不會出現中風先兆,不過也有部分患者事前會出現「小中風」。小中風症狀與中風相似,但一般只維持約2至15分鐘。過往有研究發現,20至30%小中風患者日後會出現更嚴重的中風,其中5%於一周內出現,而約12%於三個月內出現。如果出現幾種症狀超過1星期,就要特別注意。 中風先兆和症狀 以下是7大中風先兆: 半邊身或面突然麻木:手腳或臉部突然疲乏無力,尤其是身體一側。突然舉步困難,覺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感。 劇烈頭痛:不明原因持續性頭痛 語言出現障礙:口齒不清,突然嘴歪,不自控地流口水;無法表達自己 視力模糊:單眼或雙眼突然眼前一朦,看不清 理解能力出現障礙:喪失意識或正常判斷力,突然感到困惑;無法理解他人 吞嚥困難 大小便失禁 誰是中風高危者? 沒有出現小中風症狀也絕不能掉以輕心。如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糖尿病)或有肥胖問題,也要特別注意!因為三高會令血管內壁積聚脂肪,脂肪令血液凝結和血管收窄,導致血塊形成和血管堵塞。另外,如有中風的家族史、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病史也會提高中風風險。如想知道自己是否高危一族,可聯絡CircleDNA進行基因測試,了解自己的基因是否屬於容易患上中風、高膽固醇及高血壓等。 中風高危因素 高血壓:收縮壓大於140以及舒張壓大於90 高膽固醇:高於240 體重過重 少運動:幾乎不運動 患有糖尿病 有吸煙習慣 患有心律不正 家族成員曾中風 60歲以上長者 若自己真的屬於中風高危者,可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例如進行適當運動、減少進食肥膩食物及減輕體重等。 急性腦中風急救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