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7大中風先兆你要知!黃金3小時急救指南

中風是本港第四大「致命疾病殺手」,僅次於癌症、肺炎及心臟病。在2021年,腦中風在香港便奪去3,126人的生命,更可導致患者出現癱瘓、失去知覺、語言障礙、記憶力與思考能力受損,造成永久殘障或失去自理能力。 中風是當腦部血管受到阻塞或爆裂,令養分和氧氣到達不到腦部,導致受影響的神經細胞因而壞死,產生各種神經症狀。大家覺得中風是突發性疾病,但原來中風也有跡可尋!如想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便要了解中風先兆及急救方法。 7大中風先兆你要知!切勿輕視頭痛 雖然很多患者在中風前都不會出現中風先兆,不過也有部分患者事前會出現「小中風」。小中風症狀與中風相似,但一般只維持約2至15分鐘。過往有研究發現,20至30%小中風患者日後會出現更嚴重的中風,其中5%於一周內出現,而約12%於三個月內出現。如果出現幾種症狀超過1星期,就要特別注意。 中風先兆和症狀 以下是7大中風先兆: 半邊身或面突然麻木:手腳或臉部突然疲乏無力,尤其是身體一側。突然舉步困難,覺得昏眩,失去平衡或協調感。 劇烈頭痛:不明原因持續性頭痛 語言出現障礙:口齒不清,突然嘴歪,不自控地流口水;無法表達自己 視力模糊:單眼或雙眼突然眼前一朦,看不清 理解能力出現障礙:喪失意識或正常判斷力,突然感到困惑;無法理解他人 吞嚥困難 大小便失禁 誰是中風高危者? 沒有出現小中風症狀也絕不能掉以輕心。如患有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或糖尿病)或有肥胖問題,也要特別注意!因為三高會令血管內壁積聚脂肪,脂肪令血液凝結和血管收窄,導致血塊形成和血管堵塞。另外,如有中風的家族史、中風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病史也會提高中風風險。如想知道自己是否高危一族,可聯絡CircleDNA進行基因測試,了解自己的基因是否屬於容易患上中風、高膽固醇及高血壓等。 中風高危因素 高血壓:收縮壓大於140以及舒張壓大於90 高膽固醇:高於240 體重過重 少運動:幾乎不運動 患有糖尿病 有吸煙習慣 患有心律不正 家族成員曾中風 60歲以上長者 若自己真的屬於中風高危者,可從改善生活習慣入手,例如進行適當運動、減少進食肥膩食物及減輕體重等。 急性腦中風急救手冊…

【球王比利逝世】82歲球王比利患腸癌逝世 食燒味、常便秘及患有瘜肉屬腸癌高危一族

足球界傳奇人物巴西「球王」比利(Pele)於2022年12月30日不敵癌魔逝世。比利於2021年發現患有結腸癌,並已切除腫瘤。不幸地癌症擴散至肝和肺,導致多個器官衰竭而病逝,終年82歲。 結腸癌是大腸癌的一種,大腸包含著結腸、直腸和肛門。事實上,大腸癌是香港第二位最常見的癌症。在2019年,香港便有5,556人患上腸癌,佔本港癌症新症總數的15.8%。做身體檢查時,大家常說要檢查是否有瘜肉,正正因為瘜肉是大腸癌的最大前兆! 為何瘜肉是腸癌前兆?腸癌是怎樣形成? 癌症是由於身體細胞生長失去控制,令這些細胞異常生長並形成惡性腫瘤,甚至擴散到身體其他部位而造成損害。大腸黏膜層的良性組織異常地增生,便會形成大腸瘜肉。大多數大腸癌由細小的瘜肉開始。當累積長時間的基因突變,部份大腸瘜肉有可能發展成為惡性腫瘤,而整個過程可以沒有症狀且需時約 7 至 10 年。 瘜肉一般在45歲至50歲開始出現,因此45歲以上應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有助及早發現並將瘜肉切除,有效預防大腸癌。 沒有瘜肉便不用擔心腸癌嗎?腸癌常見症狀 排便情況是反應腸道健康的最佳指標。當排便習慣或大便有異常情況,應儘早就醫作詳細檢測。腸癌常見症狀: 排便習慣改變,例如便秘或大便變稀 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黏液 持續性腹痛 (經常有胃氣痛、飽脹或胃抽筋的感覺) 排便不乾淨 體重無故下降 不明原因貧血 為何食紅肉和便秘會提升腸癌風險? 喜歡吃燒味及BBQ的人士要注意!進食過多含有大量動物脂肪的食物,或經常進食燒烤或加工肉類,都會令你更容易患上腸癌。國際癌症研究總署指出,每天攝取超過100克的紅肉(豬、羊、牛)或50克的加工肉品(午餐肉、臘味、煙肉、熱狗腸等)會增加17%罹患大腸癌的風險。加工肉品含有大量化學物質,而這些化學物質會經過你的胃部和腸道,最後到達肛門。若你排便受阻,化學物質更會留在體內更長時間。 另外,長期缺乏運動、吸煙、長期喝酒等也會增加腸癌風險。但仍然有 5 – 10% 的腸癌是屬於遺傳性,建議進行CircleDNA測試了解你有否有關的遺傳性因子,有助你及早採取適當的行動,讓你更有效預防腸癌。 如何預防腸癌? 預防癌症的首要任務是定期檢查,越早了解便能越早控制病情。其次是改善飲食習慣,以下是預防腸癌的小貼士。…

【地中海飲食】獲選全球最佳健康飲食法 地中海飲食的必學8大原則

歐美明星如Zoe Kravitz、Penelope Cruz、Jennifer Aniston以及本地IG女神倪晨曦也一致力捧地中海飲食。地中海飲食不但能瘦身,更能抗衰老、抗癌及保護心血管等。近年獲外國雜誌大力推舉為長壽飲食法,並於2019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全球最健康的飲食方法,也獲《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評選為最佳飲食。為何地中海飲食能打倒大熱的低碳、生酮飲食而奪冠,成為營養師也認可的最佳飲食方式? 什麼是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源自於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飲食習慣,包括意大利、西班牙、希臘等地區。主要為大量攝取蔬果、少吃紅肉,以及從堅果、可食用魚類、雞肉攝取健康的脂肪來源等。研究顯示地中海飲食能有助減輕體重,更能降低罹患癌症和心臟病的可能性。 地中海飲食的特色 地中海飲食與其他飲食有何分別?為何成為營養師推行的飲食療法?地中海飲食不用節食,注重從多樣化食物吸取所需營養,確保飲食均衡。 以下是地中海飲食的特色: 膳食纖維含量高 豐富健康蛋白質 含有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 含有豐富抗氧化成分 油脂主要來源以橄欖油為主 攝取發酵食物,有益腸道環境 提倡適量飲酒 地中海飲食的7大好處 如你認為地中海飲食只是一時興起的減肥療法,那你便低估了此飲食。不少人不是為瘦身而選擇此方式,而是因為這已被證實為理想的健康飲食方式。好處多不勝數: 抗衰老 有助減輕體重 有助預防癌症 降低心臟病風險 減少心血管疾病 降低失智,有助提升記憶力 降低骨質流失率 地中海飲食的8大原則 以蔬果作為主要食糧:建議進食不同顏色的蔬果:如水果、豆類,堅果,從以植物為基礎的食物吸取各種營養素。…

強健骨骼和關節健康的食譜大公開

強健骨骼與關節健康的食譜大公開!您是否正飽受骨骼與關節疼痛的困擾?本文將揭露一份專業調製的飲食指南,富含關鍵營養素,幫助您強健骨骼、緩解關節疼痛,讓您重拾行動自如的黃金歲月。 ## 富含鈣質的食材 強健的骨骼和關節離不開充足的鈣質補充,以下食材是鈣質的絕佳來源,有助於維持骨骼密度和預防骨質疏鬆: * **乳製品:**牛奶、起司、優格等乳製品含有豐富的鈣質,也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有助於鈣質吸收。 * **豆類:**黑豆、毛豆等豆類富含鈣質,且含有植物蛋白質,有助於骨骼生成和修復。 * **綠葉蔬菜:**芥藍菜、菠菜等綠葉蔬菜含有較高的鈣質,也富含維生素K,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 * **堅果和種子:**杏仁、芝麻等堅果和種子含有豐富的鈣質和鎂,有助於骨骼強健。 * **海藻:**裙帶菜、紫菜等海藻含有豐富的鈣質和鐵質,是補充鈣質的良好選擇。 ## 維生素D豐富的來源 維生素D是人體維持骨骼健康的重要營養素,它有助於身體吸收鈣質,從而增強骨骼的密度和強度。在陽光充足的情況下,人體可以自行合成維生素D,但如果長期處於室內或光照不足的地區,則可能需要從飲食中攝取維生素D。以下是一些高維生素D含量的食物: * **鮭魚:**鮭魚是維生素D含量最高的魚類之一,每 100 克含有高達 400 IU 的維生素D。 * **鮪魚:**鮪魚也是維生素D的良好來源,每 100…

【新年2023】新年易食滯肚脹?營養師教你避開食滯陷阱、3類消滯食物飲品

相信大家已安排好一連串的團年飯及新年大餐,新年當然少不了盆菜、年糕、賀年零食等新春滋味。美食當前易食滯?以下有團隊營養師Charley Wong分享新年健康飲食的3大貼士以及幫助消滯的食物及飲品,教大家避開新年食滯陷阱。 新年飲食貼士1 |宜選低卡低脂食材 不少人在新年時也會吃盆菜,材料豐富之餘又夠飽肚,寓意盆滿缽滿,但盆菜其實處處是高脂陷阱!最高脂的盆菜食品,以腩肉為首,因經油爆香,再加入醬汁預製,每件卡路里可達230千卡;其次是連皮吃的燒鴨,每件卡路里為133千卡,脂肪含量達10克,即使是本身屬低脂的芋頭,經油炸及放在最底層,吸取大量醬汁,件卡路里亦達56千卡。 營養師Charley建議食材宜以低脂肪為首選,如髮菜蠔豉炆冬菇、花膠炆瑤柱、海參鮑魚炆冬菇,避免加入高脂肪的排骨、五花腩、鵝掌、豬手等,其餘較低卡的賀年菜式食材有海鮮如蝦、鮑魚、花膠、海參、鯪魚球;燒鴨、燒雞、白切雞等。 新年飲食貼士2 |糕點忌當正餐 年糕主要以糯米粉、粘米粉和紅糖製成,每件約 85 克的年糕已含 130 卡路里。有些年糕更用上椰油或椰汁,令每件年糕的熱量飆升至 204 卡路里,一塊約含有相等於3-6粒方糖的糖分,椰汁年糕更有大約2茶匙食油。 蘿蔔糕的製作過程中除了加入粘米粉之外,還會混合高熱量的臘腸和臘肉,因此每100克 (約 2 件) 的蘿蔔糕含有約 130 卡路里,再沾上辣椒醬、甜醬和豉油等醬汁,更是高卡、高脂和高鈉。 Charley建議可適量食用賀年糕點,但千萬不要當正餐,否則一餐已嚴重超標,她亦建議可以更健康的方式烹調,如以蒸的方式代替煎炸。 新年飲食貼士3 |以健康賀年食品組成攢盒 傳統的紅、黑瓜子的熱量高,在炒製時添加油份、鹽、化學物質(如:人工色素、乳化劑)等。Charley指可以非油炸的果籽代替,如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的葵花籽,更有抗氧化效果的維生素E,而且天然不經加工炒製,是代替傳統瓜子的選擇。南瓜籽同樣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包括鎂、鋅、銅、磷、錳等,有助提升身體免疫力。 糖蓮子每兩(約30g)已有相等於4茶匙的砂糖(約20g),糖分極高,建議以杏仁、開心果、腰果等取替,堅果除了含有維生素E和鎂質,還有大量不飽和脂肪酸,有效降低壞膽固醇;而核桃更有豐富Omega-3,有助降低三酸甘油脂,對心臟健康有益。…

植物奶的益處,為香港健康飲食注入新活力

植物奶的益處,為香港健康飲食注入新活力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植物奶在香港越来越受欢迎。这些牛奶替代品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营养,如钙、维生素 D 和蛋白质。本文将探讨植物奶的众多好处,并说明它们如何为香港人的健康饮食增添活力。 ## 植物奶的營養價值和健康益處 隨著健康飲食風潮的盛行,植物奶作為傳統乳製品的絕佳替代品,近年來在香港備受推崇。與傳統乳製品相比,植物奶不僅保留了豐富的營養價值,更具備低熱量、低膽固醇、低飽和脂肪且富含膳食纖維等優點。 植物奶主要以豆類、堅果或種子等植物原料製成,其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素。例如,杏仁奶富含鈣質和維生素E,有助於強健骨骼和預防氧化損傷;豆漿富含植物雌激素,有助於預防婦科疾病;燕麥奶富含β-葡聚醣,有助於降低膽固醇和增強免疫力。 ## 植物奶的多元選擇,滿足不同口味和需求 綜觀香港市場,植物奶種類繁多,從常見的豆奶、杏仁奶到新興的燕麥奶、腰果奶等,應有盡有。這些植物奶各具特色, cater to 不同口味和需求: 豆奶以其濃厚的豆香味和高蛋白質含量而聞名,適合注重營養均衡的消費者。杏仁奶質地柔滑,口感類似於牛奶,並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E 和鈣質,是注重骨骼健康的理想選擇。燕麥奶擁有獨特的燕麥香氣,富含纖維,有助於促進腸胃健康和降低膽固醇水平。而腰果奶質地順滑,帶有淡淡堅果味,富含鎂和鉀,可幫助維持神經和肌肉功能。無論您偏好哪種口味或有特定營養需求,香港市場都能提供多元的植物奶選擇,滿足您的健康飲食需求。 ## 植物奶的環保優勢,為可持續未來出一份力 植物奶的生產過程比傳統牛奶所需的資源更少,對環境的影響也相對較小。生產一公升的植物奶所需的水資源比傳統牛奶少得多,還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例如,生產一公升的杏仁奶僅需約 180 公升的水,而生產一公升的牛奶則需要約 1000 公升的水。此外,杏仁樹在生長過程中可以固氮,有助於改善土壤健康,並減少對化學肥料的需求。 此外,植物奶的生產還可減少碳足跡。生產一公升的植物奶所釋放的溫室氣體比生產一公升的傳統牛奶少很多。例如,根據國際環境生命週期資料庫 (ELCD) 的研究,生產一公升的豆奶所釋放的二氧化碳當量約為…

【Dry January】酒精敏感一定是出紅疹?酒精敏感測試、症狀、後果

Happy hour、公司春茗、生日派對、約會小酌,飲酒可是社交少不免的活動。但飲酒後滿面通紅,甚至全身出疹,總是令人尷尬。有人說這是酒精敏感的現象,到底怎樣才算是酒精敏感?真正的酒精敏感又有何症狀?以下為大家一一拆解。

小寒6大常見疾病你要知【內附養生貼士】

在香港氣象記錄中,小寒比大寒更為寒冷,可說是最寒冷的節氣。天氣寒冷特別易生病,更易誘發6大常見疾病,包括關節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等疾病。 甚麼時候是2023年小寒? 小寒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十三個節氣,每年在新曆1月5至7日之間。2023年的小寒是1月5日。 小寒6大常見疾病 小寒常見疾病1 | 中風 溫差變化大容易超出人體生理調節範圍,造成血管阻塞或出血,引致腦中風。一天當中最容易發生中風的時間點有兩個,分別是清晨以及洗澡時。 起床時不要過急 適時補充溫開水,暖身之餘亦可避免血液過度黏稠而增加腦中風機率 洗澡時避免冷熱交替太快,建議可先用溫水洗腳,讓身體慢慢適應溫度變化 小寒常見疾病2 | 心肌梗塞 身體在低溫狀態,血管會收縮,容易引致血管阻力和血壓上升。若心臟血管本來就有點堵塞,出現心肌梗塞的機會會提升。 平時應做好保暖,適度添加衣物 避免食用高熱量、高膽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類、海鮮類等 可做適量的運動改善心肺功能,增加循環 定時測量血壓 小寒常見疾病3 | 呼吸道疾病 天冷也容易讓氣管收縮,使得氣喘、呼吸道過敏加劇。 可再多戴一層布口罩,避免直接吸入冷空氣,降低氣喘、呼吸道過敏的機會 保持室內空氣流動,經常開窗通風,防止細菌和病菌滋生 中醫建議戒食寒涼食物如菠蘿、西瓜、雪糕及任何冰冷食物等。 小寒常見疾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