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標籤解碼,選出你的飲食優質股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都會接觸到大量的營養資訊。想要在琳瑯滿目的食品中,挑選出真正對身體有益的「飲食優質股」,學會解讀營養標籤是必備的關鍵。透過理解營養標籤上的各種數據,我們可以洞悉食品的營養成分,做出更明智的飲食選擇,為自己的健康投資,創造一個更健全的未來。 ## 營養標籤種類及應用 **營養標籤種類** 市面上琳瑯滿目的食品,為了解其營養特性方便消費者選購,政府規定食品包裝須標示營養標籤,提供消費者關鍵的營養資訊。目前,食品標籤主要分為兩種類型: **一、營養成分表:** 營養成分表以表格方式呈現,詳細列出食品中各種營養素的含量,包括能量、三大巨量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與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消費者可從中了解食品提供多少卡路里,以及特定營養素佔據每日建議攝入量的百分比。 **二、營養聲稱:** 營養聲稱是食品包裝上常見的宣傳用詞,旨在強調食品具備某種特定的營養優勢。例如,「無糖」、「低脂」、「高纖維」等。此類標示需符合政府規範,確保食品符合相關營養標準才能使用,幫助消費者快速辨識食品的營養特點。 ## 必標示營養素 根據《營養標籤規例》(第542章),預先包裝食品的營養標籤必須顯示 7 種必標示營養素的含量,包括: – 能量(以千焦耳和千卡路里表示) – 蛋白質 – 總脂肪 – 飽和脂肪 – 反式脂肪 – 碳水化合物 –…
【秋冬轉季護膚手冊】5大皮膚類型和常見迷思
秋冬天氣變冷,皮膚也變得乾燥,導致泛紅、痕癢、脫皮等現象。香港氣候一向偏濕熱,但冬天突然降至十度,不論我們的身體和皮膚也需要適應。皮膚在轉季時容易變得不穩定,所以我們應按自己的肌膚情況,慎選轉季護膚品。
【痛風】打邊爐致尿酸急升! 痛風人士火鍋禁忌 切記避開3種食物
冬天天氣轉涼,最佳活動當然是打邊爐暖身。海鮮鍋、椰子雞煲、麻辣鍋,全部也很吸引。但原來打邊爐對於痛風患者是十分高危,不少人更因為吃火鍋引致尿酸急升。不想第二天醒來周身關節痛,便要忍痛向某些食物說不! 甚麼是痛風? 隨着現今人口老化、生活模式及飲食習慣改變,痛風逐漸成為都市人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之一,甚至有年輕化迹象。痛風是一種急性的關節炎,主要是因為尿酸過多而無法排出,沉積在關節內引起。痛風發作時,發作部位會變紅、關節發熱及紅腫疼痛。尿酸是嘌呤(purine)在人體氧化代謝後的產物。人體內的嘌呤80%是經由身體細胞新陳代謝而產生,剩下20%則主要從食物中攝取。所以要控制痛風,我們必須知道哪些是嘌呤高的食物。 為何痛風者打邊爐要小心? 因為打邊爐就是集齊嘌呤高的食物,連火鍋湯底也是!骨湯火鍋湯底經長時間熬煮,湯汁帶有大量嘌呤,配料多是高熱量、高脂肪及高蛋白質的食物,而且打邊爐會不自覺進食太多。不想因此放棄打邊爐?我們為你整合了痛風打邊爐食材指南。 打邊爐有什麼食材要避免?痛風不能吃豆腐嗎? 首先選湯底要避免選肉類和海鮮湯底,建議選擇清湯底、番茄湯底、芫荽皮蛋等,避免從湯底攝取嘌呤。雖然進食任何食物也要適量,但有些食物真的是痛風天敵。脂肪攝取太多也會抑制尿酸代謝,增加痛風發作的危險。 痛風不宜進食的火鍋食材(高嘌呤) 動物內臟 貝殼類海產(青口、帶子) 紫菜 肉類或海鮮湯底 飲品方面,打邊爐配啤酒是絕配,但酒精是痛風患者大忌!酒精會產生過多的嘌呤,進而增加體內尿酸的產生。所有酒精以啤酒的影響為最嚴重。除含有酒精外,啤酒在製作過程中產生的啤酒花包含許多嘌呤,造成尿酸急速升高及痛風發作。 可適量進食(中嘌呤) 肉類(豬、牛、羊) 其他海產(魚、蝦、蟹) 鮑魚和魷魚 丸類 菇類 某些蔬菜(菠菜、蘆筍、西蘭花、豆腐) 健康火鍋食材,可隨意進食(低嘌呤) 雞蛋、皮蛋 烏冬、粉絲、米粉 大部分蔬菜 豆製品如豆腐雖然含有中量嘌呤,但國外研究已證實植物性嘌呤不會影響人體內的尿酸含量,因此平時可以適量補充,若不幸遇到痛風時再暫時避免即可。 哪些人是痛風的高危人士? 痛風發作和尿酸堆積與免疫力有關,因此身體狀況、飲食習慣、遺傳因子等都可能會引起痛風。以下是常見的痛風危險因子:…

【濕疹】秋冬濕疹易復發 一文看清濕疹原因、症狀、飲食須知
濕疹真的是很難纏,夏天出汗會令濕疹痕癢無比,但冬天乾燥也會令皮膚更易脫皮等。除了天氣外,稍一不慎進行某些食物也會令患處痕癢無比。事實上,濕疹在香港常見的皮膚問題,統計顯示香港有10至20%人士患有濕疹問題。不少藝人如Sammi、舒淇、小S以及馮盈盈也曾表示受濕疹困擾。 甚麼是濕疹? 濕疹患者因發炎導致角質脆弱,令皮膚表層容易脫落,缺少保護功能,使皮膚抵抗能力減低,容易受細菌感染。患者的皮膚較為乾燥,容易受外界物質(如化學物質、致敏原)刺激,形成皮膚過敏。在顯微鏡底下,濕疹的組織切片中可以看到表皮層出現很多發炎細胞聚集,所以 濕疹常見症狀 濕疹常見症狀包括患部起紅疹、紅腫發癢、起水泡,不慎抓破水泡還會流出液體。若皮膚長期處於濕疹的狀態,皮脂膜會因受損,而導致皮膚變得乾燥並出現皮膚增厚、脫皮等症狀。 引起濕疹的原因 原因 例子 外物刺激 病毒感染、塵蟎、花粉、黴菌、羊毛、接觸刺激物質如化學物等 食物敏感 牛奶、小麥、貝類、魚類等 天氣變化 濕疹只在特定季節發生,如夏季炎熱潮濕,汗水刺激皮膚。冬季時天氣乾燥,皮膚過度乾燥 遺傳 若家族有花粉過敏、氣喘、濕疹的病史,患上濕疹機會會提高 免疫功能失調 工作壓力、飲食習慣或心理狀態影響 濕疹治療方法 濕疹患者應先行就醫,醫生會按情況建議是否需要外用藥物治療,以緩解發炎症狀。 以下是治療濕疹的常見藥物: 滋潤乳:滋潤皮膚,降低痕癢和舒緩不適。 類固醇:分別有外用及內服兩款;治療最有效的藥物之一,但同時有副作用,包括皮膚萎縮、變薄、皮膚色素改變、長毛、影響荷爾蒙分泌等。醫生會建議使用份量,切忌過份使用。 非類固醇藥劑:不含類固醇藥劑的藥物包括抗生素、局部塗抹免疫調節劑藥膏等。 組織胺:組織胺可止痕,避免患者因痕癢抓破傷口,只能短暫舒緩痕癢問題。 4招預防和改善濕疹 除了服用或塗上藥物外,患者也可透過改善生活習慣舒緩症狀。…

【疫下旅行需知】旅行前5大準備事項+中途不幸確診處理方法
(2023年1月7日更新) 【入境檢疫取消0+3/黃碼】隨着防疫措施放寬,大家已經急不及待出發到日本、韓國、泰國等熱門國家。雖然政府已取消黃碼和0+3限制,但外遊還是有很多事情要注意。以下是出發前和回港的懶人包,記得做足準備才出發! 取消0+3/黃碼 | 出發前注意事項 出發前注意事項 1:留意各國入境條件和措施更新 各國的防疫政策不斷更新,記得出發前先行檢閱該區的官方網站。以下是熱門國家現時的措施,最新資訊以政府官方網站為準。 日本:需要透過「Visit Japan Web」網上提交健康申報表,需要上傳接種新冠疫苗記錄等。沒有接種3劑疫苗,仍需在出發前72小時內提交PCR檢測證明。 韓國:根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由2023年1月7日起,從香港或澳門入境韓國之旅客,須於出發日48小時內接受PCR核酸檢測或24小時內於診所或醫院進行快速抗原測試,取得陰性結果後,上載到檢疫情報登記系統Q-CODE。 泰國:旅客入境泰國不再需要接種疫苗或是檢測證明,不用再申請入境通行證(Thailand Pass)及不需要購買保額超過1萬美元的旅遊保險。 出發前注意事項 2:準備所需文件 準備所需文件,如疫苗接種記錄:填寫以上有關表格,列印或下載已填寫資訊 出發前注意事項 3:購買旅遊保險 旅遊保險本身保障傳染病引發的各類型風險,但新冠肺炎已經成為世衛宣佈之「大流行」,在保險公司角度已變成已知風險,所以旅遊保險有機會將新冠肺炎列為不保事項,但市場上仍有不少旅遊保險列明保障新冠肺炎引致之醫療開支、延誤或取消行程等,建議購買提供新冠肺炎保障的旅遊保險。 出發前注意事項 4:進行新冠病毒抗體測試 不少國家已不規定戴口罩,但在除口罩前建議你出發前先了解自己是否有足夠抗體,免受新冠病毒的侵害。Circle Snapshot的新冠病毒抗體測試能幫助您了解目前的抗體水平,檢測範圍為0 AU/mL至40,000 AU/mL。此測試的準確率不低於99%。只需安坐家中,10分鐘內完成簡易又無痛的測試,一個工作天內可於應用程式取得實驗室報告。 出發前注意事項…

【冬至2022】冬至食得太油易引致腸道不適 一文看清8類易引胃脹食物
為何大家常說冬至大過年?冬至是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過後,日照時間開始延長,萬象更生,這就是古人所稱的「 冬至一陽生」。古人以這天作為新一年的開始,以前冬至就如現時的農曆新年,民眾會穿新衣和祭祖等。延至今天,人們也會希望在冬至聚在一起吃湯圓,祈求在一年之始團團圓圓。 2022年哪天是冬至? 冬至通常是在每年新曆的 12 月 21 日或 22 日,也有些年份會落在 12 月 23 日。 2022年的冬至是新曆 12 月 22 日(星期四)。 做冬團年飯為何要吃湯圓? 做冬的團年飯在中國南方和北方有所不同,例如北方會傾向吃餃子和餛飩。而在香港,做節菜式與團年飯相似,豐富而好意頭,例如象徵「發財好市」的髮菜蠔豉、代表「年年有餘」的蒸魚、寓意「橫財就手」的燜豬手、象徵「團團圓圓」的湯圓等、外型似金元寶的冬菇。近年也流行吃象徵「盤滿缽滿」的盤菜,一次過吃盡所有好意頭菜式! 團年飯通常十分豐盛,一不小心便會吃太多,導致腸胃不適。腸胃不佳人士更要特別注意,盡量避免吃太多難消化食物。想知道自己是否腸胃不佳,可聯絡CircleDNA進行基因測試了解更多,或進行Circle SnapShot食物敏感性測試,幫助你了解哪些食物可能導致你身體的不適症狀。 8類冬至食物易引胃脹 易腸胃不適人士需留意 糯米製品如湯圓:由於糯米黏力強,令小腸移動速度較慢,引致胃酸增加。部分物質不能被人體完全吸收,到達大腸後被大腸內細菌分解,產生氣體並導致腹脹。 油膩食物如盤菜和燒肉:因為油膩食物會鬆弛下食道括約肌,脂肪量過高令油炸食物不容易被消化和排解,使其在胃裡停留時間過長,導致胃酸回流。…
飲食和情緒的關聯
飲食與情緒息息相關,你的飲食選擇暗藏著情緒線索。當您感到疲倦或壓力時,您是否會渴望含糖飲料或安慰食品?這些選擇可能會提供短暫的滿足感,但它們對您的情緒產生負面影響。本文將探討飲食和情緒之間複雜的關係,並指導您做出明智的選擇,改善您的情緒健康。 ## 飲食與情緒的關聯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飲食與情緒的緊密聯繫往往被忽視。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我們所攝取的食物對我們的精神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 飲食中攝取的營養素扮演著關鍵角色,它們不僅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更能調節大腦中的化學物質,影響我們的思緒和感受。例如,缺乏維生素 B12會導致疲勞、抑鬱和認知功能受損。另一方面,攝取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食物,如鮭魚和亞麻籽油,已被證明具有抗炎和抗抑鬱的特性。 ## 食物如何影響大腦功能 食物不僅僅是提供身體能量的來源,更會對大腦功能產生顯著影響。某些營養素和食物成分已被證明可以調節大腦中的神經傳遞物質,從而影響情緒和認知功能。 舉例來說,Omega-3脂肪酸是一種必需脂肪酸,在情緒調節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Omega-3脂肪酸有助於生產血清素和多巴胺,這兩種神經傳遞物質與快樂、滿足和獎勵有關。此外,Omega-3脂肪酸還能減少大腦中發炎反應,這與抑鬱和焦慮等情緒障礙有關。 ## 食物如何影響大腦功能 食物不僅影響著身體健康,也影響著大腦功能和情緒。大腦是一個複雜的器官,需要各種營養素才能正常運作。這些營養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的主要能量來源。它們被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是大腦唯一可以使用的能量來源。如果碳水化合物攝入不足,大腦就會無法正常運作,從而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和易怒。蛋白質是神經遞質(大腦中化學信使)的組成部分。這些神經遞質對情緒、認知功能和睡眠至關重要。蛋白質攝入不足會導致神經遞質功能受損,从而导致情緒低落、焦虑和失眠。脂肪是構成細胞膜的組成部分,對於神經衝動的傳遞至關重要。脂肪攝入不足會導致細胞膜功能受損,從而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和抑鬱。 ## 飲食調節和情緒管理 飲食調節在情緒管理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提供必要的營養元素和激素來維持情緒平衡。適當的飲食可以幫助調節神經遞質,這些神經遞質負責大腦中的情緒處理和信號傳遞。例如,色胺酸有助於產生血清素,血清素具有鎮靜和快樂的感覺。 此外,均衡的飲食可以提供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這些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情緒健康至關重要。例如,維生素 B 群有助於調節壓力激素,而 omega-3 脂肪酸可以減少炎症,炎症與情緒障礙有關。透過仔細選擇食物,可以促進大腦健康,從而改善情緒。此外,避免加工食品、含糖飲料和不健康脂肪等促發炎的食物,可以進一步減少情緒失調的風險。 ## 飲食調節與情緒管理 了解飲食對情緒的影響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明智的飲食選擇,以促進情緒健康。均衡的飲食可以提供必需的營養,這些營養對於支持大腦功能和調節情緒至關重要。例如,Omega-3脂肪酸有助於改善大腦健康,而富含色胺酸的食物可以幫助產生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種有助於調節情緒的神經遞質。 然而,重要的是要避免情緒化飲食和壓力性飲食,這可能會惡化情緒問題。情緒化飲食是指在感到壓力、悲傷或焦慮時進食,而壓力性飲食是指在感到壓力時食用不健康的食物。這些飲食模式可以提供暫時的情緒緩解,但從長遠來看會造成不良後果,例如體重增加、營養不良和情緒不穩定。因此,專注於全面的飲食計劃,包括健康、營養豐富的選擇,而不是依賴情緒性飲食或壓力性飲食,以促進情緒健康和整體幸福至關重要。…

為何骨折是老人殺手?一文睇清骨折症狀、預防和治療
對於老年人來說,骨折比癌症更致命!為什麼年紀大會容易骨折呢?因為骨質密度隨年齡增加而愈疏鬆。骨質疏鬆症是因骨質由骨骼往血液移動,當骨頭內孔洞增大,呈現出疏鬆現象,骨骼便會逐漸變得脆弱,容易引起骨折。 甚麼會引致骨折? 骨折是當骨頭直接或間接受到外力施壓,導致裂開、斷掉或變形。骨折也可以是因累積壓力逐漸形成,或因疾病引起的病理性骨折。其他原因還包括肌肉收縮力道過猛,例如猛烈咳嗽。 骨折可分為兩大類 1. 簡單性骨折,或稱為閉鎖性骨折:斷骨並未凸出皮膚表面,所以不會有感染的風險2. 複雜性骨折,或稱為開放性骨折:斷骨凸出皮膚表面,嚴重時細菌有可能透過傷口入侵,造成更嚴重的感染。 甚麼人會較容易患有骨折? 60歲或以上 平衡力不佳者 關節炎者 骨鬆家族史:父母有駝背、骨折、或骨質疏鬆症相關病史,會增加患骨折風險;想知道自己有否該基因,可聯絡CircleDNA進行測試,了解自己遺傳史有否骨折基因 慢性病患者:糖尿病、甲亢、腸病患者患骨質疏鬆症風險會較高 女性荷爾蒙下降:停經後女性,曾接受卵巢切除手術或乳癌治療 男性荷爾蒙下降:曾接受前列腺癌荷爾蒙治療 藥物:如用類固醇、利尿劑,化療患者。 骨折有什麼症狀? 以下是骨折常見症狀: 骨折部位疼痛 骨折部位腫脹 骨折部位及周圍神經感到壓迫 嚴重者暫時難以活動骨折部位 如何預防骨折? 骨質密度:藉由骨質密度檢測來判斷骨骼強健與否,如果檢測出來T值≦-2.5,則診斷為骨質疏鬆症,需要接受治療。 飲食平衡:控制糖份,多攝取以下營養鈣:牛奶、乳酪、豆腐、黑芝麻、深綠色菜等鎂:鎂有助鈣的吸收;含有豐富鎂的食物包括大豆製品、海帶、綠色花椰菜維他命D:維生素D有助骨質生長,可維持血液中的鈣濃度。富含維他命D的食物包括高脂肪魚類如三文魚、牛奶、乳製品、蛋黃等。另外,曬太陽也能激活體內維他命D維他命K:維他命K與鈣結合後能促進骨骼生成。綠色蔬菜、紫菜與韭菜也含有維他命K維他命C:維他命C可以提高骨質密度減少攝取糖份:過多糖份會產生最終糖化物,日積月累會引起氧化作用及發炎反應,引致機能老化 恒常走路:每週走5次,每次約30分鐘 採用不同的走路方式訓練筋骨:例如提起腳步快步走、倒後走、橫著走、連續跳躍20下、添加樓梯或上落斜…

姜濤十字韌帶斷裂 | 十字韌帶斷裂的原因、症狀、手術、後遺症
MIRROR成員姜濤近日因參與籃球賽扭傷時觸及舊患,最後證實需要進行手術。姜濤入行前右腳曾斷韌帶,一直受腳患問題困擾。事實上,身邊經常有朋友因十字韌帶或半月板撕裂,而需要進行手術。到底甚麼會導致十字韌帶撕裂?甚麼情況才要做手術? 甚麼是十字韌帶斷裂? 膝關節是身體最大的關節,由兩組韌帶固定,包括前、後十字韌帶和內、外旁系的韌帶。 十字韌帶由許多縷的纖維組成,功能為維持膝關節穩定。十字韌帶撕裂是一種常見的運動創傷,尤其是籃球、另外其他高危運動包括排球、羽毛球、足球、網球等。 甚麼人會較容易患有十字韌帶斷裂? 天生韌帶鬆弛 體重太重(BMI較高) 身體協調性較差 基因遺傳:如你的近親患有十字韌帶斷裂問題,你患有十字韌帶斷裂的機率會大大提高。以下基因會影響十字韌帶斷裂機率– COL1A1 家族(COL5A1、COL12A1 )–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genes– Polymorphisms of proteoglycan genes 其中 COL1A1 基因會影響到韌帶的柔軟度。當韌帶的保護力較差,便會更容易傷及十字韌帶。想知道自己有否以上基因,可聯絡CircleDNA驗清自己是否屬於十字韌帶斷裂的高危者。 十字韌帶斷裂成因 十字韌帶通常因運動受傷。四分之三的情況是發生在跑跳的時候,包括急停、轉身、瞬間改變方向、著地不當、動作失控等。另外亦有機會是直接和人相撞或被踢到。 十字韌帶斷裂有什麼症狀? 十字韌帶斷裂是一次性的傷害,尤其是十字韌帶全部斷裂。如完全斷裂,患者會感覺到一陣劇痛,或是膝蓋突然軟掉。若是部分撕裂,以下是常見症狀: 感覺到一陣劇痛…